詩歌鑒賞與應試策略
詩歌鑒賞命題趨向 與應試策略,鑒賞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綜合閱讀理解。考查點包括對詩詞曲中的詞語解釋、句意理解、內容概括、寫作手法的分析,賦分從3分提高到6分。2002年高考取消了現代詩歌鑒賞,古詩鑒賞也改為主觀性試題。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古典詩詞浩如煙海,所以作為全國考查基礎語文能力的高考,每年都必考此項內容。題型由客觀選擇到主觀表述,命題由一統天下的全國卷,到2004年的四面開花,高考古詩詞鑒賞題的命題日臻完善,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命題趨向,1.唐詩宋詞唱主角。17套試卷共涉及18首詩詞,其中唐詩10首,宋詩3首,明詩1首,五代詞1首,宋詞3首。所選古詩從形式上看主要以七絕為主。 2.名家名篇是主打。從作者方面看,多選名家以及在不同時期有影響、有代表性的詩人、詞家的作品。如浪漫主義的代表李白;現實主義的代表杜甫,山水田園派的代表王維, 以“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的詩歌風格為王安石所激賞的中唐著名詩人張籍, 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之句在當時稱最的王灣,標新立異,每于吟詠個人生活的悠閑時,顯出不忘世事沉痛的晚唐詩人陸龜蒙有宋詩的“開山祖 師”之美譽的梅堯臣,北宋中期文壇領袖人物蘇軾;,3.“點”的考查是主流。高考古詩詞鑒賞不講全詩 的宏觀測試,而注重抓點帶面。2004年高考古詩詞鑒賞的命題者對“點”的命題設置可謂情有獨鐘。湖北卷:此詩第二聯 “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 遼寧卷:“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福建卷: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4.借助評點巧設題。借助前人的評點命題,具有很 明確的方向性。如全國卷: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 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 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么 樣的情感?浙江卷:關于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 為是“游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 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遼寧卷: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閩作 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 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么?請結合詞的 內容簡要賞析。,應試策略,一、古詩鑒賞的復習,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第一,要學習掌握有關詩、詞、曲的文體常識, 為文學鑒賞奠定基礎。為此,要認真學好課本 選錄的詩詞佳作,仔細聽取老師的分析講解。 第二,要努力拓展知識面,選取一定數量的詩 詞曲名篇進行閱讀、分析、背誦,充實自己的 頭腦,提高自己的素養。 第三,要結合作者、時代背景從整體上去分 析把握詩詞的詞語、句子、內容和藝術特色, 切忌孤立分析,片面臆斷。,二、古詩鑒賞題,大體上可歸納出八種問答模式。,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變式提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 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 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 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 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 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 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 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 為什么而“感傷”。,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 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 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 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 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 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 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步驟三)。,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 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 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2)聯 想和想象,又有虛實結合;(3)對比;(4)白描等。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即先 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夸張; (5)雙關;(6)用典。另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說明作者是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 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 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 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 三),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 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 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 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 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 春怨 蓋嘉運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 “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 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 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 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 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 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 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為什么?,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 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 己肝腸寸 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 朦朧、想看 又不愿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 字,就淋漓盡致 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 一個 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 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 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 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 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 為什么?,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富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 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 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解析:本題考查詩詞鑒賞能力,考查文化素養和底蘊。 關鍵點是了解折柳贈別是唐代著名風俗,知道《折楊柳詞》 是唐代贈別、鄉思名曲。“羌笛何須怨楊柳”“客舍青青柳色 新”等唐詩名句中都涉及到這一風俗,“折柳”幾乎就是離 別的同義語。,第六種模式:觀點不同型 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 你覺得呢? 提問變體:有人認為某字用得好,有人認為 某字用得好,你認為呢? 解答分析: 依據原詩詞作答,一定要從原詩詞中找原因、 理由 答題步驟: 找到原詞中的關鍵幾點,分條作答,用翻譯的 形式就可以。,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 題。(8分)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 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 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3分),答案:(1)答案有兩種.答其中之一即可。 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 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清 新的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象空間。,(2)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闕作過 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 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么?請結合詞 的內容簡要賞析。(5分) 答案有兩種,答其中之一即可。,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 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 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盎然生 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 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萎妻芳草,卻以“天涯”起 筆,意境開闊。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 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 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人 家繞,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 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 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 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 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 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 曠達之語。 解析:第(2)問中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也不給分。 應結合上下兩片分析。,第七種模式:分析形象型。 提問方式:詩人在詩中刻畫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提問變體:詩中的某種事物象征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解答分析:詩歌的形象包括意象和人物形象。要通過 抓住景物特點、分析意境、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 義的方法來分析詩歌形象。 答題模式: (1)單純人物型:詩中刻畫了一個( )的形象。 (2)象征涵義型:本詩借( )等意象的刻畫,塑造了一 個( )的形象。 答題步驟: (1)明確詩歌所寫的形象是人還是物 (2)指明該形象的特點。 (3)指出該形象在詩中所起的作用和表達的情感。,示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請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答:本詩寫了一個在一葉扁舟上獨釣寒江的老漁翁形 象。(步驟一)描寫了在寒冷的環境氛圍,那個老漁翁 竟然不怕天寒地凍,大雪飄飛,忘掉一切,專心地釣 魚,形體孤獨,性格卻顯得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 侵犯似的。(步驟二)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好了的漁翁 形象,正是詩人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 的思想感情的解脫和寫照。(步驟三),第八種模式:情感型 提問方式:本詩(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感情? 解答分析:要基本把握詩歌中常見的 主要情感。 大體步驟:(1)找出能夠體現作者情感的 詞語。 (2)分析這些詞語的潛在含意。 (3)根據詩歌情感的不同類別, 總結其情感。,示例:仔細閱讀下面這首李清照的詞,試分析上闋 體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菩薩蠻 李清照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答:“心情好”指詞人從嚴冬走過,脫去厚重的冬衣, 春衫乍試,內心產生輕松、解脫、喜悅的心情;“寒” “殘”二字,以獨特的感受,含蓄地寫出作者生活的閑 適恬靜(步驟一二)詞人通過清晨細膩的感覺變化,寫出 了自己離鄉羈旅精神無可寄托的傷感。(步驟三),
|
- 關 鍵 詞:
- 詩歌 鑒賞 應試 策略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