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講話1匯編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講話稿: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當好人民公 黨員干部是人民群眾公仆,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人民公仆的職責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群眾當親人,盡心盡力為群眾辦事,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負使命擔當。 堅定理想信念,規劃人生方向。“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必須樹立正確人生方向和價值觀,就如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錯,后面都會錯。作為人民公仆,要熱愛自身職業,理解愛崗敬業的深刻內涵,爭取像焦裕祿、李春艷一樣,用實踐來兌現對國家、人民和自己的誓言,發揮才干建設國家,全心全意服務人民,實現自身人生價值。 加強理論學習,補充精神之鈣”。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在風雨面前東搖西擺。首先,黨員干部要加強黨的理論學習,與時俱進,保持思想先進,用知識武裝頭腦,學習要深入、要悟透、要融合,才能指導推動工作。 黨員干部要積極參加黨組織生活,定期參與學習討論,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接納別人意見建議,補齊自身短板,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增強業務技能,練就過硬本領。“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本事過硬,才能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針對性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黨員干部要當“萬事通”,熟知熟透政策法律,清楚掌握辦事程序,增強自身業務能力,才能更好服務群眾、指導群眾;同時要深入群眾身邊,與群眾話家常、講政策,掌握與群眾交流溝通技巧,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爭當業務骨干。 總之,黨員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領導,密切聯系群眾,練就過硬本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 2篇青年永久奮斗的文章 【篇1】 回首1919,五四的火炬,點燃了民族的覺醒;放眼2019,壯麗的事業,激勵著我們繼往開來。100年間,“永久奮斗”的中國青年運動革命傳統薪火相傳,在城市、在鄉村、在校園、在企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青春力量,譜寫了絢麗篇章。 青春離不開奮斗,是奮斗,讓青春無悔。五四以來,無數青年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揮灑青春力量,書寫無悔篇章。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有志者事竟成,奮斗者終無悔。“五四”精神告訴我們,唯有培育堅定的信念,練就過硬的本領,錘煉高尚的品格,增強百折不撓的永久奮斗精神,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將青春投入到國家發展的浪潮中去,融入到中國夢的宏偉藍圖之中,我們方能在改革第一線,發展最前沿砥礪奮進,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讓青春無悔,讓夢想無悔。 青春離不開奮斗,是奮斗,讓青春珍貴。春光最是留不住,青春的珍貴,不在于其短暫,而于短暫的歲月中的永久奮斗的精神。沒有奮斗的青春是蒼白的,唯有讓青春與奮斗同行,讓青春與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用雙肩挑起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重擔,接力奮斗;用頑強拼搏的生命、激情奮斗的青春,讓人民更幸福、環境更清潔、社會更美好、國家更富強;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微薄力量,這樣的青春才無比珍貴。 青春離不開奮斗,是奮斗,讓青春璀璨。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步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青年一代承載著更偉大的時代使命,擁有更廣闊發展空間,這是最大的人生機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驗。考驗是艱難的,圓夢征程無坦途。但越是艱難險峻,越要勇于奮斗,越是面對困難和矛盾,越要激發出非凡的力量。要堅持以激情和理想不懈追夢,以奮斗和奉獻勇于圓夢,以苦干之毅力,實干之精神,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將青年夢化為中國夢的一部分,讓青春在不懈奮斗中更加璀璨。 青春的字典里,從無“困難”二字,青春的語句里,從無“障礙”之語。廣大青年朋友們,讓我們以奮斗之光,點亮青春火炬,照亮前行的路,點亮圓夢征程。 【篇 2】 衡量一個人是不是“永久牌”人才,不能看一時一刻的表現,而要看每時每刻的狀態。習主席在前不久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要通過改革,改變以靜態評價結果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簽的做法。 人們素來敬佩各行各業的“常青樹”。他們能夠永葆先進,靠的是一以貫之的努力、持之以恒的韌勁。對他們而言,過往的成績和榮譽,不是一條終止線,而是新的起跑線;不是自我欣賞的裝飾品,而是繼續奮進的沖鋒號。要想成為“永久牌”人才,就應當把“永遠在路上”“沒有完成時”當作價值追求、融入精神氣質。 總想著“吃老本”,成不了“永久牌”。世界“原子彈之父”、美國科學家奧本海默在功成名就之后,熱衷于接受各種名譽,指派秘書每天用幾個小時時間搜集報刊上有關他的報道和照片,幾個櫥柜里裝滿了各種獎狀、賀電。自以為獲得“終身成就”的他,離科研越來越遠,最終光環褪去,黯然收場。 軍事領域極富挑戰性、創新性、競爭性,要想煉成“永久牌”軍事人才,殊非易事。正所謂“功成弗居,賢將所難”,古往今來,先是立下功勛、繼而居功而驕、終于招致失敗的所謂軍事人才,可謂不勝枚舉。如果躺在成績單、功勞簿上,不適應新情況、不迎接新挑戰,今天的經驗,明天可能就是教訓;今天的人才,明天可能就是庸才。 干“永久牌”事業,才能成為“永久牌”人才。飛行員李浩,48歲時從“王牌師”的空中驕子轉為新組建部隊的無人機飛行員,5年之內,多次轉隸轉崗,實現了一次次“老兵突擊”;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員林俊德,75歲時躺在病床上,戴著氧氣面罩,身上插著10多根管子,依然堅持工作。他們把奮斗當成一輩子的事,因而能不斷攀上一座座新的高峰。 守成者沒有前途,奮斗者才有未來。1939年5月,延安召開慶賀模范青年大會,毛澤東以“永久奮斗”為題發表講話,號召大家把革命干到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樹立永久奮斗的價值理念,樹立“一般就是落后、平庸就是失職”的工作標準,常謀制勝之策、常練克敵之功,才能踩著成功的階梯步步上行,讓“人才”的稱號時時保鮮。 對于官兵而言,個體價值不在于手中有多少證書、頭上有多少光環,關鍵要看對打勝仗的追求有多少、對戰斗力的貢獻率有多大。今天,面對新時代的強軍偉業,廣大官兵應保持榮譽歸零的心態、永久奮斗的狀態,結得“千層繭”、練就“沖天翅”,用新的成績贏得新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