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的生成期-先秦、兩漢
中國園林史內容,中國園林史概論 一、園林的形成期(先秦、兩漢) 二、園林的轉折期(魏晉南北朝) 三、園林的全盛期(隋、唐) 四、園林的成熟前期(宋、元 、明、清初 ) 五、園林的成熟后期(清中、 后期),中國古典園林位置分布圖,一.中國園林的生成期 ——先秦、兩漢 (公元前11世紀-220年),,殷商的版圖 六回遷都,定都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甲骨文,西周的版圖,(一)中國古典園林的起源,最早建于史籍記載的園林形式是“囿”,園林里面的主要構筑物是“臺”。中國古典園林產生于囿與臺的結合,時間在公元前11世紀,也就是奴隸社會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為狩獵之用,“臺”為通神之用,所以,狩獵和通神是中國古典園林最早具備的兩個功能。 精神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與神仙思想。,(二)早期的皇家園林,有信史可證的最早的皇家園林是商的末代帝王殷紂王所建的“沙丘苑臺”和周的開國帝王周文王所建的“靈囿”,“靈臺”與“靈沼”。 秦代宮(前221-前207)苑: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后,中央集權建立,秦代12年中建離宮五,六百處,僅咸陽附近就有200余處。,秦始皇在泰山頂舉行封禪儀式,秦咸陽主要宮苑分布圖,1、阿房宮,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宮殿建筑群,規模宏大,雄偉壯觀。(圖) 阿房宮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地考察,確認秦阿房宮遺址建筑規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屬世界奇跡和著名遺址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阿房宮遺址考古新收獲 (人民日報2004.11.16第五版),人民日報 2004.11.16 第五版,阿房宮遺址考古有新收獲 我國最早園林遺址被發現火燒紅燒土及墻體殘塊佐證阿房宮被焚記載 本報西安11月15日電 記者孟西安報道:阿房宮遺址考古發掘又有重大收獲:我國最早的園林景觀——秦園林景觀最近在阿房宮遺址內被發現,同時被發現的還有被火焚燒的紅燒土及宮殿火燒墻體殘塊,從而佐證了《史記》中關于阿房宮被大火焚燒記載的真實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的阿房宮考古工作隊最近通過考古發掘發現,在阿房宮前殿遺址正面1150米處,發現一大型黃土遺址建筑臺基,東西長250米、南北寬45米,距地面高度7米,距秦代地面高9米。黃土臺基中下部有縱橫交錯的排水管道,說明這個黃土臺基上曾有過被人使用過的大型宮殿建筑。在這 一 黃土臺基北部3.8米處地下,發現一“矩”字型石渠遺存,東側向南長17.4米,西側向北長4.9米,東西長9米,水渠寬40厘米,深12至15厘米,水渠底層鋪大鵝卵石, 上鋪小鵝卵石,水渠兩側砌筑比較規則,2至3排由呈“品”字型的大鵝卵石鋪就。專家認為,這是比較典型的小橋流水式渠道和園林遺址。,,在黃土宮殿臺基西側又發觀另一宮殿廊道和散水,廊道寬16.7米,散水寬0.67米,長度待進一步勘察,同時發現了不少秦漢時期的板瓦、筒瓦和完整秦瓦當,說明臺基上的宮殿如《史記》記載的“復道連屬”。尤其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此處發現了紅色的火燒土及宮殿墻體殘塊。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所長孫福喜研究員認為,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園林遺址,進一步證實了史書上關于阿房宮是在秦皇游幸的上林苑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記載,從而證實了秦阿房宮不僅有規模宏大的阿房宮前殿,而且是由一系列宮殿組成的宏偉建筑集群。 特別是宮殿紅燒土和火焚墻體殘塊的首次發現,否定了以往關于阿房宮未被焚燒的說法,找到了阿房宮毀于大火的證據,但是否由項羽焚燒,還有待進一步探查和研究。,2、西漢宮殿,上林苑 未央宮 建章宮 甘泉宮,西漢長安及其附近主要宮苑分布圖,未央宮、建章宮平面設想圖,3、建章宮苑,建于公元前2世紀,位于陜西西安。 為我國典型的‘一池三山’園林手法的起源。 《漢書·郊祀志下》記載:建章宮“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 ‘一池三山’園林手法為后世所仿效,并影響到日本造園。如杭州西湖、頤和園、南京玄武湖以及日本的諸多庭園。,位置圖,建章宮鳥瞰 1.蓬萊山2.太液池3.瀛洲山4.方壺山5.承露盤,漢武帝的陵墓 茂陵,4、東漢宮苑、白馬寺,城內 城外 洛陽白馬寺——東漢明帝(公元68年)時建造的我國最早的佛教寺廟, 我國佛教的發源地,被尊為“祖庭”和“釋源”。,洛陽白馬寺,(三)中國園林的傳統手法 “一池三山”的形成,——從昆侖神話到神仙思想 (秦皇漢武求仙之道),1.昆侖神話(神山信仰、神木信仰),神山信仰 《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 神木信仰 《山海經·海內西經》: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 《山海經·地形訓》: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 ……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2.從昆侖神話到神仙思想、蓬萊神話,戰國(BC475-BC221)之后,昆侖神話隨著東西聯系的顯著增多而在中原各國流傳開來。西方的昆侖神話傳到東方后,東方人根據自己的地理環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創立了另一神話系統——蓬萊神話。 《史記·封禪書》:自(齊)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 昆侖神話與蓬萊神話的區別在于山與海的區別。,3.秦皇、漢武的求神與 “一池三山”園林形式的確立,秦始皇與漢武帝曾多次東臨大海,大規模遣船入海去蓬萊求仙藥,并派專人守候在海邊以望蓬萊之氣。當然,結果不言而喻。 《世紀·秦始皇本紀》:始皇都長安,引渭水為池,筑為蓬、瀛。 《漢書·郊祀志下》(建章宮未央殿)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 , 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 經過秦始皇時代與漢武帝時代的發展,蓬萊神話終于確立了它在中國園林中的不可取代的位置,亦即形成了“一池三山”的固定模式。并對我國園林與日本造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四)先秦、兩漢園林小結,1.造園活動的主流是皇家園林。 2.園林的功能由最早的狩獵、通神、求仙、生產為主,逐漸轉化為后期的游息與觀賞為主。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與帝王的封禪活動,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響,大自然在人們心目中尚保持一種濃重的神秘性。,
|
- 關 鍵 詞:
- 園林 生成 先秦 兩漢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