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旗卡第一高級中學(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甘旗卡第一高級中學關于“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開展情況總結材料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發起的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的全國未成年人“知榮辱、樹新風、我行動”道德實踐活動,在新的歷史時期下,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是成年人義不容辭的職責。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我校積極響應上級部門的號召,結合工作實際,廣泛開展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系列活動。學校著力營造促進學生道德成長的濃郁工作氛圍,將道德實踐活動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與學生自主管理和自主教育相結合、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以實踐體驗為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現將我校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一)成立機構,加強領導。學校高度重視在學生中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實踐活動,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和組織機構,以校長、書記為正副組長,學校中層領導為主要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了校、年級、班三級管理網,統籌安排,層層落實,相互協調。同時,將活動向外延伸,構成了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協作網,使這項工作從組織系統上步調一致,信息暢通,有效保證了此項實踐活動的順利實施。(二)制定方案、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學校各組和各班班主任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道德實踐活動,引領孩子在家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在社會奉獻愛心,努力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是學生道德觀念的引領者,教師的言傳身教對于學生道德認知的形成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為此,學校將“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與師德師風建設有機結合,將“教育與愛同行”作為我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理念。開展了“修師德、樹師風、鑄師魂”主題系列活動,教學人員每周的業務學習、集體備課、政治學習制度化,每月全校范圍內的教學公開課、自我展示課常規化,每學期開展全體教職工參加的紅歌比賽、演講朗誦比賽、師德杯講課比賽、健身運動比賽等活動已形成我校文化。學校中心組以領學、自學等形式,廣泛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將學習活動作為提高教職工素質,落實理念的重要途徑。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和工作觀,強化道德觀,讓師德內涵注入新的文化營養。同時,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讓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將正確的榮辱觀滲透到日常教學中,以春風化雨的作用,引導學生分辯是非、善惡、美丑,遵守道德規范,做有道德的人。 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一)營造德育育人校園環境。我校努力將校園環境做到凈化、綠化、美化,通過營造墻壁、地面、走廊、教室等文化氛圍做到讓每一寸花草、每一處場所都發揮育人功能,讓學生在耳聞目染、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內化素質。(二)抓好宣傳陣地建設。為了使“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深入人心,我校加大了宣傳力度,通過校園廣播站、校報、校園網、宣傳欄、班級文化墻、黑板報等媒體,開設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專版、專題、專欄,廣泛刊播學生參加活動的收獲、體會,及時發現、總結、宣傳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表彰好人好事,推動活動不斷深入。(三)重視升旗演講。升旗儀式作為宣傳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歷來是對全體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平臺。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通過升旗儀式致辭,達到了讓學生從情感上認識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重要性這一目的。 (四)利用課堂主渠道滲透道德教育。學校將課堂作為道德教育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師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內容并進行適時滲透,集體教研、推門聽課、教務處檢查教案都要看此項目標的預設和落實情況。特別是政治、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采取重點查。同時利用學校開發的相關校本課程,利用班會課進行大力宣傳。(五)狠抓典型培育,做好示范引路。我校通過培育和評選“市、旗級三好學生”、“市、旗級優秀班干部”“市、旗級優秀團干部”“校級文明之星” 和校團委開展的“推優”工作中突出表現的高三優秀生入黨等形式,推動優秀學生的文化建設和傳播,有效推動了道德建設的進程。我校每年受表彰人數要達到全校人數的1/8以上,德育處將這些校園之星在校園中廣為宣傳,上墻、登報、開報告會等,給學生樹立了身邊可親、可信、可學的榜樣,激勵了他們時時處處去做一個有道德的合格學生的信心。(六)深化道德教育研究,努力實現學生自我教育。我校長期以來一直十分重視德育研究,從“班級自主管理”探索和實踐中,我們從重檢查發展到重評比,初步雛形了我校“自主管理、全員育人”的網絡式班級管理模式。即“我能行”自主管理模式、“每周紀律、衛生”流動紅旗評選、每月“文明班級”評選。“班級特色”建設使我校自我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師生在發揮自身特長的同時,培養了管理能力,增強了責任意識。目前結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我校實施了“入樓即靜、入室即學”“晨讀、晚讀”讀書聲朗朗入耳的日常行為規范管理的探索也已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使自我教育研究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四、把握活動內涵,豐富活動載體(一)開展行為規范教育。在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過程中,我校以新生入學教育、高三學生的動員會及高考復習輔導,利用主題班會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行為規范》等各種法規以外,還根據學校實際細化了行為規范,并使實踐內容更加具體化。為了確保活動的成效,我校還加強了每周的定期和不定期常規檢查,加大督促力度,及時獎優罰劣,有效促進了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二)利用紀念日進行教育。學校充分利用雷鋒紀念日、“安全教育宣傳周”、三八節、清明節、“5.4”青年節、“5.31世界無煙日”、端午節、校園文化藝術節、中秋節、教師節、國慶節、“11.9消防宣傳日” 、“12.4法制活動宣傳日” 和“12.9”紀念日等重大節日和“歷史上的今天”等內容對學生進行感恩父母、尊敬師長、助人為樂、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家鄉的教育。并利用每周升旗儀式的機會,結合國旗下致辭,激發同學們“做一個有理想、富親情、有道德的人”。 (三)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為了使主題實踐活動富有成效,我校力求圍繞學校整體工作制定相應的主題活動計劃,做到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注重實效。1、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活動(1)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在誦讀中獲得文化的熏陶和修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和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地篤學、明志、立德、做人。(2)開展學習“學雷鋒”活動。大力弘揚“雷鋒精神” ,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開展“感恩長輩”活動(1)培養未成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倡未成年人主動分擔家務,幫助父母洗碗、做飯、洗衣、疊被、掃地、澆花,培養自理、自立能力,讓學生體驗父母或長輩的辛勞,培養熱愛勞動、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培養自理、自立能力。(2)引導未成年人尊敬父母。開展向父母道一聲辛苦、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制作一個小禮物送給父母,給父母過生日,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等理解父母,感謝父母的系列活動。培養孝心,學會感恩。(3)養成未成年人勤儉節約習慣,鼓勵未成年人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盲目攀比,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好習慣。3、開展“和諧校園”活動(1)推行校園文明禮貌用語。學校在醒目位置設立 “保持公共環境衛生,珍惜他人勞動成果”,“向前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等文明禮貌警示語。組織學生開展“三禮”(知禮儀、重禮節、懂禮貌)活動,做到對師長見面行禮、主動問好。(2)提倡團結互助友愛。倡導同學之間結對互助,通過交流談心、節日聯歡、補習功課、贈送學習用品等形式,互幫互助,互學互愛,養成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品德。(3)開展“我是學校小主人”活動。通過給學校提一條建議,做一件好事,出一期小報等多種方式,營造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4、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民族傳統節日是優秀中華文化的鮮明符號,要利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重要傳統節日,在未成年人中深入開展民族傳統教育,引導未成年人認知傳統、弘揚傳統。組織廣大未成年人自己動手,創編“節日小報”,展示節日收獲和感悟。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慶活動,加深未成年人對中華文化的理解。結合各個傳統節日的特點,開展集中誦讀和讀背活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廣大未成年人,提升精神境界,豐富精神生活。5、開展“日行一善”活動教育引導學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使我校學生充分體驗習善、行善、揚善的快樂,逐步實現由“日行一善”到“時時行善”,最終實現“善行一生”。同時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其他成員共同參與,起到“一個學校教育一批學生,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的社會效應,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絡,達到全社會參與,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會道德新風尚,推動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6、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運動會全員運動、鍛煉身體和健康成長的號召下,我校在以往的校園運動會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現狀,每年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全體師生參與的學校特色的運動會。如:以年段為單位進行校版操、廣播體操比賽,拔河、乒乓球、籃球比賽賽等活動培養學生集體主義、團隊協作、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勇于拼搏、展現自我、朝氣蓬勃向上的精神。7、開展有效的心理輔導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心理輔導課對未成年人尤為重要。我校結合實際建立心理咨詢室,通過個別心理咨詢,積極開展家長學校講座,有主題的學生團體輔導等多種方式和途徑,開展學生心理疾病的預防和疏導工作,增強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并為減少和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與發展,及時挽救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8、加強學生法制意識教育為深入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加強了學生的法制教育,切實開展了學校安全教育工作,開展了一系列法制宣傳教育系列活動,活動內容包括:邀請警官做法制專題報告會、每班上一堂法制宣傳教育課、舉行一次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他們的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素質。(四)開展家校及社區活動。我校利用每學期的家長會時間,與廣大家長取得共識。在家長的大力協助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活動。如:在“愛心奉獻”活動中,組織學生慰問敬老院、福利院及社區的孤寡患病老人和軍烈屬,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社區綜合治理安全宣傳活動;清明節前后的義務植樹活動;暑假期間的高一學生軍訓活動;在家校共同參與社區清潔衛生、環境保護、植綠護綠和文化活動過程中,做“環保衛士”、做“社區義工”,做“文明使者”宣傳禮儀知識,文明出行,文明上網,禮貌待人接物……。通過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我校全體師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各方面的工作成效有很大提高。同時我校總結寶貴經驗,為下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五、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回顧這些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普遍存在這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以考試分數判定學生的優劣,智育被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德育陷于說起來重要卻對升學無任何意義的境地。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智育的力度的加強,卻是以德育的削弱為代價,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卻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滯后甚至下降為代價的。德智失衡頑疾不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無法實現,教育目標實現將是我們面臨著重大課題。二是思想道德教育脫離實際。個別教育者還習慣于宣傳空洞的政治口號,用深奧、抽象的道理來教育未成年人的思想和行為,忽視了對未成年人“做人”的基本道德教育和培養,出現受教育者基本道德的基礎薄弱,社會公德意識的強弱與年齡大小成反比的不正常現象。六、下一步工作打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做好了持久戰的充分準備,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強化道德主題。把思想道德要求擺在首位,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際出發,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道德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身體力行道德規范,在潛移默化之中深刻理解道德要求,增強道德觀念,打牢道德基礎。二是突出工作重點。緊緊圍繞“和諧校園”建設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關要求,引導學生在自覺實踐和自主參與中增強道德意識,強化道德養成,踐行道德規范,使學生進一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質。三是提升活動效果。把開展活動與教育提高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新聞媒體,以及學校的各種宣傳手段,開設專題專欄,組織未成年人談體會、談收獲,開展自評互評,動員教師、家長積極參與,把道德學習與道德實踐相結合,引導未成年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甘旗卡第一高級中學 2012年6月25日7
|
- 關 鍵 詞:
- 甘旗卡 第一 高級中學 一個 道德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