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鐘嶸《詩品》,涉江采芙蓉,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 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 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 憂傷以終老。,,①芙蓉:荷花的別名。 ②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 ③遺(wèi):贈。 ④遠道:遠方 ⑤舊鄉:故鄉。 ⑥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 ⑦同心:多用于指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婦感情融洽。 ⑧終老:終生。,,譯文 踏過江水去采芙蓉,美麗的水澤中長滿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方的愛人。 回頭遠望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長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兩心相愛卻又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1、一、二句主要意象是?,這對全詩在營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怎樣理解“贈花”的行為?,芙蓉,即荷花.給人以清幽、高潔之感。給詩歌營造了清幽、高潔的意境。 以花草贈親朋,既有關懷、思念之意,也表達了對對方的美好祝愿.,,,2.詩歌描寫“芳草”和“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這兩句在結構上是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4.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 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5、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兩人真摯篤厚的感情。 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 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 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 憂傷以終老。,請誦讀全詩——,觀察詩題和詩句,你有什么發現?,品讀全詩,揣摩: 1、是誰在“涉江采芙蓉”?為什么采芙蓉? 2、“所思”的、“在遠道”的那個人又是誰? 3、“還顧望舊鄉”的是誰?,采蓮的是年輕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漢樂府民歌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南朝樂府《西洲曲》,理解 “還顧望舊鄉, 長路漫浩浩。”,,杜甫《月夜》的前四句: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此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時身陷長安時思念妻子兒女之作,原本是詩人思念妻子兒女,而詩人卻采用了“對寫法”。從對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對月思念自己,而孩子還不懂得母親為何要思念長安。有評論家說:“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是自己到了佳節便加倍地思念家鄉的親人,可作者不說自己想念家鄉的兄弟,卻說家鄉的兄弟想念自己。,詩歌的主題是什么?,東漢末代文人詩 《涉江采芙蓉》最終仍是游子思鄉之作,只是在表現游子的苦悶、憂傷時,采用了“思婦調”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家室的離思,因而把一性質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馬茂元《論〈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 。 ? 。 , 。 同心而離居 , 憂傷以終老 。,思 夫 采 蓮 女,懷 鄉 男,,,幽 嘆 同,,,6、這首詩有什么藝術特點?,可以從兩個方面看: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
- 關 鍵 詞:
-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 芙蓉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