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導論(第四版)王岳斌 第2章 計算機硬件基礎
第2章 計算機硬件基礎 ? 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 計算機的硬件系統 ? 計算機主機 ? 計算機外設 ? 多媒體計算機1.計算機系統組成2. 計算機工作原理(1) 機器指令:計算機硬件可以執行的表示 一種基本操作的二進制代碼串。? 操作碼:指明指令的操作性質。如加、減等? 操作數地址:指明指令的操作對象。一般情況 指出參加操作的操作數所在內存單元的地址, 有時也直接給出操作數本身。 機器指令格式: 操作碼 操作數地址(2) 程序:在此特指由機器指令組成的 指令序列。? 一般用來完成一特定的任務,采用某 種算法根據一定的數據流程,由若干 條機器指令編寫而成。? 計算機按程序規定的順序一條一條地 執行程序中的機器指令,達到完成指 定任務的目的。程序編制與執行步驟 高級語言 目標 源程序 編譯 連接 可執行 程序 代碼(3) 指令執行過程? 控制器控制從存儲器中取出當前要執行的 指令存放到控制器中。? 控制器分析該指令(譯碼)。生成執行該 指令所需的控制信號。? 在控制信號的驅動下,將參加操作的操作 數取來送運算器,同時控制運算器執行指 令規定的操作? 按指令要求保存操作結果。 3.微機主要性能指標(1)字長:一次能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 字長愈長,則運算精度愈高,功能愈強 。 常見16位(286機);32位(486,Pentium)等。(2)速度:用主頻及運算速度來加以評價 。 主頻為時鐘頻率 ,如P42.4G,主頻為2.4GMHZ; 運算速度是每秒執行百萬指令數(MIPS)。(3)存儲容量(4)性能價格比存儲容量單位: 1B (Byte,字節) = 8個二進制位(bit) 1KB=1024B =2^10B 1MB=1024KB=2^20B 1GB=1024MB=2^30B 1TB=1024GB=2^40B 1PB=1024TB=2^50B 4. 計算機硬件系統 運算器 CPU (中央處理機) 控制器硬件 存儲器 輸入輸出部件(1) 運算器:對數據進行基本的算術邏輯 運算? 運算器與計算機性能:運算器的性能 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重要指標(單位: MIPS--Millions of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運算器與計算機字長:運算器處理數 據的位數代表計算機的字長。(8位 機,16位機,32位機,64位機等)(2) 控制器:提供指令執行所需要的控 制信號,控制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工作。 達到執行指令的目的。 ? 暫存當前要執行的指令。 ? 對指令進行解釋(譯碼)。 ? 生成執行該執行所需的控制信號。?運算器和控制器合稱為中央處理機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3) 存儲器:存儲指令和數據 內存(主存):存放將執行的程序(指令) 和程序執行所需的數據。目前內存主 存 要由半導體器件構成。相對外存來說, 儲 價格貴、容量小。 器 外存(輔存):存放備用數據或程序。如 軟盤、硬盤、CD-ROM等,屬于外部 設備。相對價格低,容量大。 一般概念上說存儲器往往指的是內存。?主存(內存) l 內存中的信息能夠被CPU直接讀出 或寫入。 l 主存儲器由半導體存儲器構成。 l 可分為: l只讀存儲器(ROM) l隨機讀寫存儲器(RAM) lCACHE外存: 外存儲器一般保存暫不執行的程序和數據或 者是需長期保存的程序和數據 外存儲器由磁介質其他介質構成 常見外存儲器: l 軟盤:(3.5寸,1.44M) l 硬盤: (10M——80G) l 光盤:只讀型光盤(CD--ROM)、追記型光盤 (WORM)和可改寫型光盤(MOD) ; l 可移動磁盤:移動硬盤由硬盤體加上控制芯片 組成;優盤通過USB接口與計算機交換數據 。 硬盤及硬盤驅動器 軟盤具有使用攜帶方便等特點,但其存儲容量小,讀寫速度慢,對大量數據的存儲顯得力不從心,而硬盤便具有解決以上問題的全部特點。硬盤作為微機系統的外存儲器,它有著軟盤所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成為微機的主要配置之一。如右圖。 硬盤的分類 從外形磁盤直徑尺寸分有5.25英寸、3.5英寸、2.5英寸和1.8英寸等。從存儲容量上分有10GBG、20GB、30GB等。從接口分有IDE、EIDE、ATA2、SCSI接口。其中SCSI接口硬盤主要用在服務器上。EIDE、ATA2是在IDE作了改進的接口,其傳輸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硬盤的結構和存儲原理 硬盤一般由多個盤片固定在一個轉軸上。 微機上用的硬盤采用了溫徹斯特技術,它把硬盤、驅動電機、讀寫磁頭等組裝并封裝在一起,成為曼徹斯特驅動器。 硬盤工作時,固定同一個轉軸上的多張盤片以每分鐘數千轉甚至更高的速度旋轉,磁頭在驅動馬達的帶動下在磁介質盤做徑向移動,尋找定位,完成寫入或讀出數據工作。 硬盤經過低級格式化、分區及高級格式化后即可使用。 硬盤盤片圖硬盤的存儲容量計算:硬盤片以硬質的鋁合金片為片基,并涂上精細磁性材料制作而成。磁盤表面也以轉軸中心為圓點,被均勻地劃分為若干個半徑不等的同心圓,稱為磁道。不同記錄面上相同直徑的磁道在垂直方向構成同心圓柱,稱為柱面,柱面數等于磁道數。每個磁道同樣被劃分為若干個扇區,每個扇區的容量均為512字節。因此,硬盤的容量可用下式計算: 硬盤容量=記錄面數×柱面數×扇區數/磁道×字節/扇區 光盤與光盤驅動器光驅分類 光驅是多媒體計算機的重要外設,主要用來讀 取光盤上的信息。此外它還可以用來播放CD、 VCD的功能。 光驅按安裝方式劃分:有內置和外置式兩種; 光驅按數據傳輸速度分:20速、24速、32速、 40速、50速等等; 光驅按接口分類:IDE(或EIDE)接口和SCSI 接口,一般來說,SCSI接口光驅性能比較好, 但價格比較貴。 光盤的存儲原理 光電存儲介質俗稱光盤。光盤上有許多可痕,光電讀取設備中的光學讀寫頭利用激光束投到光盤上,根據可痕的深淺不同,反射的光束也不同,來表示不同的數據。一張光盤可以存儲650兆字節的數據。 光盤的種類: 從光盤的使用特性來分:只讀光盤、寫一次光盤、可重寫光盤三大類。(1)只讀光盤或稱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數據信息由生產廠家在制造時寫入到光盤中,該光盤可反復進行讀操作,但不能進行寫操作,即光盤中的數據不能更改或刪除,而是永久保存。由于這種光盤具有ROM性質,因此又稱為CD-ROM。 (2)一次性寫入光盤 一次性寫入光盤,可以由用戶寫入信息,但只能寫一次,不能抹除和改寫。這種光盤的信息可反復讀盤上的信息。(3)可擦寫型光盤可擦寫型光盤,用戶可自己寫入信息,也可對已有的信息進行抹除和改寫,就像使用磁盤一樣反復使用。可擦寫型光盤需要插入特殊的光盤驅動器進行讀寫操作,它的存儲容量一般在幾百MB至幾個GB。 優盤 閃存盤(Flash Memory Disk)又名優盤,是一種采用快閃存儲器(Flash Memory)為存儲介質,通過USB接口與計算機交換數據的新一代可移動存儲裝置。大多數人都把閃存盤作為1.44MB軟盤的替代產品,但是原理卻完全不同。1.44MB軟盤是傳統的磁介質存儲產品,而閃存盤是以Flash Memory為介質,所以具有可多次擦寫、容量超大、存取快捷、輕巧便捷、即插即用、安全穩定等許多傳統移動存儲設備無法替代的優點。 (4) 輸入輸出部件:實現計算機與 外界(人或其他計算機)的交流。?輸入/輸出(I/O)接口:計算機內部 與外部設備之間的連接橋梁。?輸入設備:接收用戶的數據或指令。 如鍵盤、鼠標等。?輸出設備:將計算機處理的結果轉化 為人們可以接收的形式。如顯示器、 打印機等。?總線(BUS):一組公共的信息通道。 數據總線:數據信號線總和 總線 包括 地址總線:地址信號線總和 控制總線:控制信號線總和? 計算機硬件結構圖(單總線結構)微機內部結構圖示聯想850主板 P4處理器 5. 多媒體計算機 多媒體計算機:應用計算機技術將各種媒體以數字化的方式集成在一起,具有表現、處理、存儲多種媒體信息的綜合能力。 五種媒體:感覺媒體、表示媒體、存儲媒體、傳輸媒體、顯示媒體。 應用:處理文字、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 MPC平臺特點:兼容性、個人化或家庭化。 多媒體中的關鍵技術: 大容量的存儲技術 :小體積的硬盤和高密度 高容量的軟盤。 數據壓縮和解壓縮技術 :可以由硬件實現, 也可以由軟件實現。 芯片的處理速度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密度和 速度都大大增加。 多媒體計算機信息處理 :聲音媒體的數字化 ,視覺類媒體的數字化 。 6. 鍵盤操作鍵盤分為:打字機區,功能鍵區,控制鍵區與數字小鍵盤區101鍵分為:字符鍵與控制鍵基本控制鍵:l Caps Lock 大小寫字母轉換鍵l Enter 回車鍵l Shift 換檔鍵l BackSpace 退格鍵 鍵盤簡介功能鍵 退格鍵 數字鎖 定鍵 小鍵盤 空格鍵 控制鍵 光標鍵7 主鍵區 ? 字母數字鍵:A--Z(a--z), 0--9 ? 符號鍵:標點符號、運算符號、空格、其他符號等 ? 特殊鍵:回車(Enter)、轉換(Alt)、控制(Ctrl)、上檔 (Shift)、大寫鎖定(Caps Lock)、制表(Tab)等7 功能鍵 ? 功能鍵:逃逸(Esc)、F1--F12、屏幕打印(Print Screen)、滾動鎖定(Scrool Lock)
|
- 關 鍵 詞:
- 計算機導論(第四版)王岳斌第2章計算機硬件基礎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