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大師學投資基金
跟著大師學投資 (1)本杰明.格雷厄姆:做真正的投資者 股 神巴菲特的老師,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號稱“華爾街教父”,他所闡述的金融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每一代投資者都從他身上汲取營養。 在格雷厄姆時代,機構投資者還不像現在這樣強大,很多投資人都是直接投資股票,那么格雷厄姆在當時對股票投資人提出的忠告,是不是對當下基金投資人仍然有 現實意義呢? 格雷厄姆的觀點是,投資人一定要做一個真正的“投資者”,而投資者一定要避免投機。他明確指出了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投資者力圖用合 理的價格購買股票,而投機者看到的是短線,試圖通過快速進出的波段操作獲得更大的收益,因此投資者往往是中長線的投資人,不像投機者。中國目前的公募基金 公司運作著龐大的資金,根據基金合同的約定和市場博弈來看,他們在股票的投資種類、數量和持有時間,以及投資理念上都符合格雷厄姆對“投資者”的定義。因 此,投資人購買并持有基金就是一種真正的“投資”行為。實踐證明,在中國A股市場還不是一個完全有效的市場情況下,基金公司通過嚴謹的投資研究和投資決策 體系,可以在較長的時間中表現出投資的專業性和超越市場的贏利能力。 但是投資者看好一類資產就一定要長期持有不動嗎?格雷厄姆的觀點很明確,投 資品種太貴了,就不值得持有了,隨著價格的上揚,風險越來越大,而可能的收益并不是同比例增加的。對于投資品種的風險收益,格雷厄姆談到,很多投資者都覺 得,風險和收益成正比,其實單純這樣理解并不完整,投資品并非在任何時點風險和收益都是匹配的。格雷厄姆認為,最大限度降低風險而獲得利潤,這才是實質上 的“高利潤”;在低風險的策略下獲取高利潤也并非沒有可能;高風險與高利潤并沒有直接的聯系,投資者本著獲得高收益的目的,投資高風險品種,而收獲的可能 只是風險本身。順著他的思路來分析基金投資,就是在市場運行的不同階段要做好不同的資產配置。 綜上所述,格雷厄姆給我們基金投資人一個很好的啟 示就是,理性判斷風險和收益是否匹配,持有價格合理的基金資產。那么就目前而言,股票市場經歷了大幅調整,市場的估值水平已趨合理,股票市盈率也降至相對 低位,這個時候,增加股票基金的比例,就符合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觀點的核心精神。 (2)馬爾基爾的投資五原則 每 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投資的問題,即便是儲蓄,也是最簡單的對貨幣未來價值的一種投資方式。在股票和基金的投資中,向國際大師學習基本投資原則,也許能夠 在市場狂熱時保持一絲冷靜,在市場恐慌中看到機會和希望。伯頓?馬爾基爾(Burton G. Malkiel)就是這樣一位力圖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向普通投資人介紹投資基本原則的一位大師。他把投資看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生命周期投 資”提出了投資五原則。 第一,歷史證明,風險與收益總是相伴而生的。看似老生常談,但相當多去年參與股市的投資者會有切膚之痛,而從另外一個角 度考慮,危機中存在著希望。馬爾基爾舉例,對1926-2005年的美國基本資產類別年均收益率的研究表明,普通股具有高風險指數(收益率年波動率 20.2%-32.9%),但仍然以10.4%-12.6%的年均收益率戰勝了低風險指數(3.1%-9.2%)的債券類產品。因此,投資者不要因為短期 股市的下跌就喪失希望,懼怕投資股票或者股票基金。 第二,投資股票和債券的風險取決于持有資產的期限長短。投資收益率的波動是風險的表現,誰也 不能保證自己始終低買高賣,而延長投資持有期則可有效地降低風險。馬爾基爾談到的“長期”是基于至少20年的表現來判定的。而中國的股市還沒有20年,所 以持有期可適當縮短。以華夏回報基金為例,自2003年9月5日成立到今年三季度結束,歷時5年,穿越了一個完整的牛熊周期,其份額累計凈值也從1元增加 到3元左右,年收益率仍然相當可觀。年輕人在投資理財上,千萬別覺得20年“太久”;而年齡大的(50歲以上)投資者,一定不要在資產組合中配置過多股票 或者股票基金。 第三,定期定額投資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已經有大量的文章對定投這種方式進行介紹,簡言之,用馬爾基爾的話來鼓勵一下定投的投資 者,“最嚴重的市場恐慌與最病態的投機性暴漲一樣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無論過去前景看來如何黯淡,到頭來情況通常都會更好。”對定投這樣的論述,頗有些時 下流行詞匯“淡定”的感覺。 第四,調整資產類別權重可以降低風險,還可能提高投資收益。舉例說明,選定適合自己年齡的權重比例后,例如40歲選 擇了60%股票基金和40%債券基金,假定短期股市大漲使股票基金的權重增加到70%甚至更多,這個時候賣出股票基金,買入債券基金,使兩者權重比例重新 回到合適自己的情況(3:2),被實踐證明是一種明智的投資策略,反之亦然。 第五,注意區分對風險所持有的態度和實際承擔風險的能力。每個人對 風險的偏好是不同的,但一定不要把自己對風險態度和自己能承受多大風險的能力混淆。馬爾基爾認為,適合的投資品種(股票、債券、基金等等)很大程度上取決 于投資者在投資之外的掙錢能力,而這個能力是和年齡密切相關的。所以在投資上,馬爾基爾建議投資者,在自己不同的年齡段(即不同的掙錢能力)選擇合適的投 資品種。 注:伯頓.馬爾基爾是美國普林斯頓經濟學教授,國際投資界的著名人物。其股票投資著作《漫步華爾街》是70年代至今世界股票投資界最暢 銷的好書。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取得者保爾薩謬爾森曾說:當我的同事到了退休的年齡和我的兒子到了21歲時,我就送一本馬爾基爾的書給他們看。 (3)跟著巴菲特學基金理財 堅守精選原則 在 投資界有著幾乎神明一般地位的巴菲特,無數擁戴者信奉著他的投資理念――長期價值投資。買股票,就要像巴菲特一樣,尋找自己生命中那十幾只股票。然而,不 論是專業性還是信息來源,普通投資者都無法和手握巨資的巴菲特相提并論,我們惟一可以做的是,在基金理財中,運用并且堅持巴菲特那些廣為傳頌的、我們能夠 理解的投資法則。 >將長期投資理念滲透到基金理財中 巴菲特以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的成果征服了全世界,可口可樂、沃爾瑪等這些經典的成功投資案例,都打上了巴菲特的烙印,因為他畢生堅守“精選”原則,以每年23.5%的投資收益創造了投資史上的奇跡。 作 為最大眾化的投資工具,基金是可以選擇來做長期投資的,這一常見的投資模式最適合信奉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者。要提示投資者的是,長期投資需要投資者選擇真 正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基金,并且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盡管A股市場還屬于新興市場,波動十分劇烈,近十年經歷多次的牛熊轉換,尤其是08年股市的大幅 下跌讓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但作為專家理財的基金產品總體上依然給投資者帶來了較為滿意的回報:截至2010年7月,一些優質的基金在近五年的回報驚人, 最高的回報率超過10倍,數十只基金收益率超過3倍。這些事實告訴我們,盡管基金無法克服股市的系統性風險,但可以運用巴菲特的長期投資理念來投資基金, “精選”+“長期投資”這一巴菲特的核心投資理念在基金投資中完全有效。 >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 如何選擇能規避市場風險的理財產品,來抵御通脹壓力,這也是值得我
|
- 關 鍵 詞:
- 跟著 大師 投資 基金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