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財務管理
文 | 文小芒前海航總經濟師這個問題來自知乎,知乎網友貼出前海航總經濟師文小芒所撰寫的文章《海南航空公司財務管理框架》來回答了這個問題,分享給大家,歡迎文末評論區留言。本文為上篇,下篇請進入“航旅圈“查看另一篇推送。我想還是按照寫帖子的格式來寫,這樣比較自由,可以隨心所欲,至于以后是不是整理成書,那倒不必考慮。寫書比較累,因為必須考慮前后呼應和系統性,不能自相矛盾,也不能重復。寫帖子就沒這么多顧忌,可以自由發揮。 當然豆瓣不支持發長帖,所以只能發一些短帖,正好符合我目前狀況。 我想先從介紹海航的財務管理框架入手,慢慢展開全部財務管理主題。 我介紹的海航財務管理框架,是我擔任總經濟師時的,不是現在的框架(雖然我估計大的框架不會有顛覆性改變),所以不算泄密。 我下面就開始簡單介紹當時我的一些考慮。 資金最優配置和高效循環是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其中資金流動平衡是最核心的內容(通俗說法就是保證在高速擴張中資金鏈不斷裂),所以財務管理的主題就是資金最優配置(也即投資管理)、資金籌集和資金平衡管理。 財務管理的程序是:財務目標制定——財務計劃制定——財務計劃實施——財務計劃執行監督和評價。 財務目標由企業的整體計劃(例如五年發展規劃)和企業內外環境(例如政府支持政策)來共同確定 ,首先強調可行性,而不是必要性。財務目標一般由一套指標體系描述,主要包括銷售收入、稅前利潤、成本、庫存周轉、現金流量等等。 財務計劃主要是制定上述財務目標實現路徑,例如投資計劃、融資計劃和現金流量平衡計劃。 首先是制定投資計劃,也即要把財務目標確定指標如何實現的帳算出來:賺誰的錢?能夠賺多少錢?用什么方式賺錢?簡單來說,就是實現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靠什么辦法。例如財務目標是下一年銷售收入增加50%,顯然單純靠挖潛是不可能實現的,就得增加航線,增加航線,就得增加飛機,就得增加投資,就得增加融資。 投資計劃確定后,就要計算需要的投入,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要計算清楚:實現上述計劃需要多少錢?錢怎么來,自籌多少,貸款多少,需要的前提條件如何,如何滿足,可行性如何等等。簡單說,就是怎么才能搞到夠用的錢。 然后就要制定現金流量平衡計劃,精細到每周的資金供需平衡,不能出現資金鏈斷裂危險。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時期財務目標制定原則是完全不同的,在一個新興市場里,大家都是快速擴張市場份額,跑馬圈地,會強調銷售收入優先,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成熟市場中,大家會強調精耕細作,會強調稅前利潤和成本控制優先。所以海航的財務管理政策永遠在與時俱進,三年一大變。這并不是企業經營出什么問題,而是高層管理者對市場形勢判斷導致的。 融資計劃首先考慮的是可行性,然后再考慮債務時間結構與投資回收時間結構的配置(也即盡可能不出現短融長投),最后再考慮綜合籌資成本最小。 企業籌資能力往往取決于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即企業所在行業的市場潛力和成長前景,這是大趨勢;以及企業把握賺錢的機會的能力,這是企業的運營能力;最后是企業控制成本能力是否超越同業大多數,這是企業管理能力。至于儲備的籌資條件是否充分,例如抵押物,償債資產價值,現金流量平衡情況等等其實是相當次要的,對一些大規模的籌資,并無本質價值。其實金融機構要求抵押,要求擔保,只是一個所有風險都被突破后的救命稻草,自己也知道不靠譜,所以沒有企業盈利能力保障,什么擔保抵押都是不行的。籌資是一個嫌貧愛富的過程,窮光蛋是不可能借到錢的,除非去詐騙。 海南航空成立之初的最早幾次關鍵融資,就是例子。海南航空前身為海南省航空公司,是海南省建省后, 省政府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建立的(是不是很搞笑,有點幽默),1993年初,我們對省長說:要不給錢,要不解散。省長說:給錢沒有,解散太丟面子,除了錢,什么都能給你們。結果爭取到省委、省政府對海南省航空公司進行改制,批準定向募集股本金 25010萬元(股)。由于有政府背書和民航特許經營權為保證(當時中國民航增長潛力巨大,全國大飛機還不如新加坡多),成立全國第一家規范化股份制航空運輸企業,并于1993年5月2曰正式運營。 第一批兩架波音737--300,價值6400萬美元,加上航材,超過7000萬美元,是海南交通銀行融資租賃給海航的,沒有任何抵押擔保,原因就是交行看中了民航的增長潛力和這批人的能力。(海南交行當時是海航并列第一大股東,對海航人員也非常熟悉,例如本人既是海航總經濟師,也在海南交行參與投資決策,擔任一個職務) 1995年9月, 海航向索羅斯量子基金定向發行了1億外資股(占當時總股本的25%,成為當時第一大股東),募集資金2500萬美元。索羅斯的決策很簡單,幾乎是立即決定:看好中國民航發展潛力,也看好這批人運營能力。 1997年6月,海航發行7100萬B股,并成功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資金2.77億元,成為國內首家境內上市外資股的民航企業,審批的關鍵指標不是財務指標,而是成長指標和超越同行業的成本控制指標。 1998年,海航與中國銀行紐約分行和美國大通銀行合作,在美國發行1.44 億元的美元企業債券,證券分析師的推薦主要結論就是:成長性極佳,現金流量平衡管理杰出。 1999年10月,海航再次在上海證交所成功發行2.05億A股,募集資金9.43 億元。 2002年由海航集團控股(58.1%控股權)的海南美蘭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2.017億H股并上市交易,丹麥哥本哈根機場管理集團作為戰略合作投資者獲得了20%的股權。 由于連續不斷的成功融資,使海航由一個1000萬起家的地方性航空運輸單體企業,迅速成長為一個到2014年直接控制400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間接控制700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年銷售收入超過1500億元,有700家成員企業,500架飛機機隊規模的以航空運輸為主業,縱向擴張,包括運輸,物流,金融,房地產,旅游,零售和酒店集團的企業(包括大新華物流、大新華航空、海航資本、海航商業、海航置業、海航基礎、海航旅業等產業集團,以及北方總部等區域集團。目前有8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上市公司7家,為海南航空、渤海租賃、西安民生、易食股份、海島建設、九龍和天海,海南美蘭機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其中航空運輸業務仍然是集團的核心業務,該板塊資產占集團總資產的69%,,營業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83%。目前海航集團僅僅財務人員便超過4000人。 在海航發展過程中,合作過的金融機構數量接近200家,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也有150家。而在眾多融資渠道中,占比最高的仍是銀行貸款部分(60%以上),而且主要是中、農、工、建、交和國開行。而且這種合作是大規模的,舉例來講,國開行給予海航集團最大授信額度是1000億元,2012年,海航在國開行的貸款余額為500億元,承諾未貸的規模200億。 這些國有大銀行給海航大規模貸款(絕大部分是無擔保抵押的信用貸款),其實是基于對海航的運營模式和運營管理能力非常了解。(其實國開行每年都會對海航進行兩次風險調研,由國開行總行主管信貸的副行長帶隊,與海航有業務聯系的
|
- 關 鍵 詞:
- 海航 財務管理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