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試題
2012年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最新測試題一、填空1、新課程的“三維”課程目標是指( 知識與技能 ),( 過程與方法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3.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4、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5、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 地發展。6、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7、學生是數學學習的評價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8、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路)、(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闡述。9、《數學課程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四個學習領域。10、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 、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二、選擇(1-10題為單選題,11-15題為多選題)1、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C )A. 聯系生活學數學 B. 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C.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2、 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要達到和諧發展的三維目標是( B ) A. 知識與技能 B. 過程與方法 C. 教師成長 D. 情感、態度、價值觀 3、 下列對“教學”的描述正確的是( D ) A. 教學即傳道、授業、解惑 B. 教學就是引導學生“試誤” C.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獨立的過程 D.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互動 4、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C)過程。A. 交往互動 B. 共同發展 C. 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5、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學會(B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6、《數學課程標準》中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A)的動詞。A. 過程性目標 B. 知識技能目標 7、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 C ) A. 強調探究性學習 B. 強調合作學習 C. 內容密切聯系生活 D. 強調STS課程設計思想 8、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不包括( B ) A. 學生是發展的人 B. 學生是自主的人 C. 學生是獨特的人 D. 學生是獨立的人 9、在學習活動中最穩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動力是(A ) A. 認知內驅力 B. 學習動機 C. 自我提高內驅力 D. 附屬內驅力 10、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學習后應該( A ) A. 及時復習 B. 及時休息 C. 過度復習 D. 分數復習 11、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一個(A,B,C )的過程。A. 生動活潑的 B.主動的 C.富于個性 D.被動的12、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A,B )之上。A. 認知發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13、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A,B,C)。 A.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B. 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C.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14、評價的主要目的是(A,B)。A. 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 B. 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15、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A,B,C,D,E)。A. 數感 B. 符號感 C. 空間觀念 D. 統計觀念 E. 應用意識及推理能力三、簡答1、實施課堂即興評價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1)、立足激勵原則;(2)、關注人性原則;(3)、評價方式要多樣化。2、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為那幾個階段?(1)、第一學段(1~3年級);(2)、第二學段(4~6年級);(3)、第三學段(7~9年級)。3、課程內容(即四大領域)的內容是什么?(1)、數與代數;(2)、圖形與幾何;(3)、統計與概率;(4)、綜合與實踐。4、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具體要求是什么?(1)、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2)、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4)、重視評價結果的處理和呈現。5、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功能是什么? (1)、導向功能 ;(2)、反饋功能;(3)、決策改進功能。6、三個“不要”指的是什么?(1)、情節不要太多;(2)、環節不要太細;(3)、問題不要太碎。7、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發展先后經歷了哪三個階段?(1)、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教為主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2)、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學數學整體性課堂教學評價;(3)、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學評教的小學課堂教學評價。8、新時期下教師應如何進行自我反思?(1)、在教學實踐中反思;(2)、在與他人交流評價中反思;(3)、在與學生交流評價中反思。9、新課程下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策略是什么?(1)、分項評價;(2)、激勵評價;(3)、跟蹤評價;(4)、延遲評價;(5)、協商評價。10、小學數學教師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1)課后備課;(2)教學后記;(3)教學診斷;(4)反思日記;(5)教學案例;(6)觀摩分析。四、論述題1、小學考試就應這樣,重點不在于“考”而在于“試”,不應成為甄別與選拔的“考具”,而應成為激勵與進步的“試紙”。“考”,有上對下的壓力,學生無選擇,更多地是被動與緊張;“試”,有下對上的努力,學生有選擇,更多是主動和快樂。對這種觀點,你認同嗎?談談你的想法。答案:關于“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有兩段很重要的論述。“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從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
- 關 鍵 詞:
- 整理 小學 數學 新課程 標準 試題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