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堂因為討論而精彩袁永進
讓課堂因為討論而精彩 襄陽五中 袁永進 內容提要:本文從當前教育的不足出發,提出討論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有益嘗試,文中從討論題目的選擇,材料的準備,課堂的展開入手,做出了一些認真的分析和闡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方法 關鍵詞: 素質教育 討論法 精心命題 材料準備 課堂互動 多年來,因為傳統文化教育的特點特別是應試教育的現狀,我們的課堂往往停留在“一言堂”的填鴨式教育模式,老師滿足于多講多考,學生滿足于多讀多練,往往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平平。所以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鼓勵課堂討論,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是當前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內容。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 精心命題——課堂討論關鍵詞 命題的原則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著重于對重點知識內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題的范圍應是有影響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以及與當前形勢和社會發展聯系密切的熱點問題;在命題的技巧上,主要做法是: (一)注意命題的綜合性。如討論經濟全球化問題,就要注意經濟全球化的狹義和廣義之分,而廣義的經濟全球化又要從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和掠奪,第一次工業革命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與成熟,第二次工業革命和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當今世界的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等階段去分析;而每一階段又要從背景、過程、結果和影響等角度去分析;在闡述某一個小問題時,可能又包含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 等方面的內容,顯然這是典型的綜合型問題。 (二)加強知識的學科間聯系。因為政史地乃至語文聯系密切,命題就要利用這種聯系,將知識的觸角延伸到相關學科和現實生活中去,以推動學生思維的融合和遷移。如講述蘇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列寧新經濟政策時,聯系到我國1958年的大躍進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使學生從歷史和現實中借鑒教訓,得到啟示,深刻地認識到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然也要正確對待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像先富和后富問題,貧富差距拉大問題,社會公平和效益問題等,使學生的認識源于教材,又走出教材。 (三)注意命題的多角度和新穎性。使學生對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從各個角度、種種聯系中進行分析、比較和辨別,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在學習北洋軍閥的統治時 ,既要認識到政治上的軍閥割據,獨裁統治,對外上的出賣民族權益;又要知道民主政治的開啟,經濟發展的春天和自由新思想的發端,從而認識到這是一個黎明前的黑暗,充滿矛盾又充滿希望的時期。 二 師生雙方的充分準備是搞好課堂討論的前提 教師事先公布討論題目,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讀的參考資料,提供某些帶啟發性的思考點。并事先確定幾個主要發言人,其余為補充發言人。學生則要根據討論題認真研讀教材,查閱有關資料,寫好發言提綱,做好發言的打算,發言要力求做到:圍繞主題,思路清晰,表述清楚,措詞得當。 三 師生互動是搞好課堂討論的具體表現 討論時,教師要善于啟發和誘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當出現沉默時,老師要撥開話題,打破沉默, 啟發學生發言;當討論進入高潮,特別是出現爭論時,教師要因勢利導,緊扣主題,將討論引向縱深,最后做好總結。總結時,既要表揚優秀,又要鼓勵學生對書中一些傳統觀念提出大膽質疑,對前人尚未揭示的規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處,得出的某些結論不盡成熟,教師也要滿腔熱情地肯定其創新思維,并引導學生找出不足,使學生的認識得到提高。如在討論美國的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時,有學生將我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美國當年的經濟危機等同起來,認為要照搬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對此,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分析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主義之間的矛盾決定的,而這一點和我國是有區別的,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所以我國不具備這個根本條件。接著又分析了具體原因是供需矛盾的問題,而當前我國也存在嚴重的貧富分化,消費不足的問題,存在透支消費,表面繁榮的問題,存在嚴重的股票投機和危機問題。這些和資本主義有很大相似性,所以我們也深受08年經濟危機的影響 。同時又要指出我國政府及時的政策干預和資金干預,極大的緩解了危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目前的經濟困難只不過是市場經濟成長過程中轉的陣痛,是局部的、暫時的,與美國當時的經濟危機呈現的“大蕭條”、“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現象有相似之外,況且在程度上也輕微得多。從而正確理解黨中央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倡導有中國特色的“羅斯福”新政,不失為借鑒國際經濟發展歷史經驗的明智之舉。 通過開展課堂討論,收到了一些效果:1開辟了寬松的民主教學環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了學術氣氛。 2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細細咀嚼教材,認真查閱資料,寫好發言提綱,并積極爭取發言。這樣, 既動了腦,又動了手,還動了口,印象自然深刻,從而實現了基礎知識的再認和深化。3提高了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寫發言提綱,培養了學生對歷史資料的搜集、閱讀、綜合和運用的技巧;通過發言和爭論,學生產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從而使學生思維獲得跳躍性的發展;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較全面地提高了學生的素質,這些無疑是精彩課堂的 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課堂成功的重要表現。